广西新闻网12月26日南宁讯(记者 朱映伊)12月26日,“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会上从经济体制、开放合作体制、民主法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了介绍。
发布会现场。记者 林亮 摄
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广西着力深化政务服务、科技创新、要素配置、财税金融、数字赋能等方面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第二梯队,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十;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万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总数超430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园区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竞争力。
视频拍摄、制作:记者 阳继乐
据介绍,2023年广西新增上市公司4家,年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新增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4家,增量创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3.5%,外向型经济彰显活力,广西充分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粤桂东西部协作和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
此外,还建立健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机制,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平陆运河速度”。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和跨境合作,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合作,东盟已连续23年保持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
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广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实行“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创新开展“桂在协商”,实现协商形式“大融合”。深化司法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今年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达98.26%,保持历史高位。
据了解,广西还首创推广了“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平急转换、党员干部下沉联系网格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市县乡建成事业单位的综治中心1197个,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调度指挥作用,组织90万名党员干部、178万名平安志愿者下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视频拍摄、制作:记者 何兴强
广西不断健全民族工作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体系,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00个,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立健全湘江战役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系统重塑广西文艺发展政策环境,长篇小说《回响》、电影《黄大年》分别荣获茅盾文学奖、华表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获批实施,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持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就业、生育、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改革,完善便民补贴长效机制,着力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7%,全区医保公共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11月,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65.07万人、2354.61万人、539.29万人、635.31万人,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8%、40%、152%、95%。
据介绍,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取得了新进展,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广西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生态保护正面清单和禁止事项清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田长制,2022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超8900亿元,漓江、那考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海湾,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成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水、空气、海洋等生态环境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第二位。
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在全区建立起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制度体系,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强化五基”“提升三化”工作,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带土移植”“厚土培植”机制,打造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的创新创业热土。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清廉广西建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