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以“工”帮扶 以“赈”兴业

——广西以工代赈促进乡村振兴

2023-09-14 09:00     来源:广西日报数字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百色市田阳区正在施工的以工代赈项目,村民们干劲十足。

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已经完工的乡村道路,像一条白色丝带在乡间产业林中绵延穿梭。 (本文图片均由百色市田阳区发展和改革局提供)


本报记者 岑 琴

“赶在果熟前修好路,方便我们运果卖果,太好了。”今年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迎来芒果大丰收,便利的交通让村民们获得良好收益。上半年,田阳区实施3个以工代赈项目,不仅当地村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入,新修好的路也成为村里致富的“产业路”。

截至今年9月,我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277个,其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建设项目1251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工”帮扶,以“赈”兴业,广西坚持扶志扶智、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以工代赈专项,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施,大幅改善脱贫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A 项目助“工” 村民家门口就业

今年上半年,百色市田阳区实施的3个以工代赈项目,共聘请82名群众参与建设,发放劳务报酬77万余元,占中央资金比例达21.4%,较2022年的19.4%高出2个百分点,比国家要求的20%高出1.4个百分点。

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华村拉元屯生产道路以工代赈项目聘用当地群众35人,发放劳务报酬81.1万元,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达30%。

一个个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一步步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我们牢牢把握‘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广西在国家明确的重点工程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85.98亿元,带动群众务工2924人,发放劳务报酬2201.8万元;2022年,纳入广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库项目1766个,总投资规模10.06亿元;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群众务工21628人,发放劳务报酬17585万元。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强化项目带动就业,在县域内实施单体投资在400万元以下衔接资金基础设施项目时优先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务工;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县区和项目倾斜支持,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创新开发一批防贫监测网格员、环卫维持员、治安巡逻员、疫情卡点值守员等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约有1.1万搬迁群众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

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推动下,2022年以来,广西各部门参照国家以工代赈相关管理规范推进项目实施,积极筹措资金,狠抓劳务报酬发放,努力提高劳务支付比例,赈济效果显著。

B “赈”兴乡村 铺就产业幸福路

记者了解到,田阳区实施的3个以工代赈项目,分别为田阳区百育镇新民村2.5公里、2.2公里的硬化道路各一条,以及田州镇东旺村3.2公里硬化道路。这3条道路覆盖两村的芒果、经济林、香蕉、西红柿等产业范围约3100亩,解决了当地生产条件差、运输不畅的难题。

“没修路之前,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群众要等上十天、八天才能进果园干活,现在有了水泥路,群众上果园很方便,管理跟上了,果质也提升了很多。”百育镇新民村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路修好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道路所覆盖的产业范围节约果园投入20%,产量提高10%,这些产业的年产值预计可达1250万元,729户2586人受益,其中脱贫户50户、141人实现增收。

据介绍,广西2022年中央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库共入库项目334个,总投资13.14亿元,申请中央以工代赈资金12.3亿元。我区按要求及时分解5批以工代赈投资计划,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共支持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的10个设区市43个县(市、区)实施166个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C “授之以渔” 就业技能促发展

“在建设中,由老师傅带新徒弟,新人在工作中得到培训、积累经验,掌握技能更快。”百色市右江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百色市右江区以工代赈项目中,为让群众尽快掌握技术上岗就业,项目建设单位采取“边施工、边学习、边培训”的方式,在施工中开展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棒、路面施工等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劳动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去年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举办200多场以工代赈业务培训,培训以工代赈涉及部门业务骨干3800多人,工程项目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1000多人,参与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区直单位由12个扩展至19个。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印发《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推动全区推广实施以工代赈提供制度保障。

2022年以来,广西多项以工代赈工作获国家肯定,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南宁市马山县、梧州市龙圩区实施“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获国家肯定;以南宁推进乡村建设以工代赈为典型案例的“六个转变”工作机制向全国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延伸扩大了就业容量,更好地发挥了“赈”的作用,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提高了村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良性循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