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访谈实录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在线访谈

2024-12-30 21:00     来源:社会发展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主持人:今天访谈主题是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能够有效贯通教育和产业两大系统,对于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创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群)布局、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副处长李庆宁、自治区教育厅研究员郭进磊、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高小乔、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龙振宁。欢迎各位!

主持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当前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新的创新举措?

李庆宁: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主体作用,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

近年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我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建设培育,分五批次遴选公布试点企业共216家。入库培育的试点企业实现我区14个地级市全覆盖,实现与广西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对接。2024年,在总结自治区试点企业建设培育经验和吸收外省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我委会同教育、工信、人社等部门制定了《广西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标准和支持政策。

下一步,我委将启动并逐年实施对试点企业的认定,同时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当前政策,持续完善支持和服务政策:一是结合中央预算内投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投向,推动院校和企业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结合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工作,组织院校和企业申报项目。三是完善信用支持,开展企业信用评估,依托融资信用平台给予企业融资助力。

主持人:请自治区教育厅介绍广西职业教育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方面现状,下一步重点工作有哪些?

郭进磊:目前我区有职业学校310所,其中高职本科4所、高职专科47所、中职259所(含技工学校35所),有国家“双高”学校4所、广西“双高”学校21所、广西“双优”学校91所、三星级及以上中职学校131所。职业学校在校生145.5万人,规模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排第一位。

我区职业教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努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适配并适度超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持续优化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每年动态调整的专业点近100个,新设置以建筑消防技术、光伏工程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职业教育专业52个、专业点68个,专业设置覆盖广西产业体系全领域。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本地就业率超60%。二是建设产教融合“两体”。自治区在南宁、柳州、钦州等地立项建设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南宁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获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柳州市获评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广西成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区。三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实施30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20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和8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配套建设52个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106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吸引3000多家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多元化合作。

下一步,我区将以“一体两翼”为载体,强化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发挥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凝聚政、行、企、校工作合力。围绕机械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广西产业集群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一批产教供需信息平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中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智慧港航、现代农业、现代化工等广西重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一批行业高水平产教融合创新团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平台和培训平台。依托共同体组建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提升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主持人:请自治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产教融合的典型经验做法。

高小乔: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始建于1951年,是一家以动力系统为圆心、实施同心多元化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拥有20多家全资、控股、参股二级子公司,涉及发动机制造及其产业链、物流及供应链服务,新能源产业及相关服务等三大产业板块,在广西、广东、江苏、安徽、湖北、重庆、辽宁等地均有产业基地布局。玉柴集团连续多年入选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迄今,公司累计产销发动机超1000万台,科研成果六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两次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排名全国第一。

玉柴秉承“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外知名院校建立广泛、稳定和良好的校企合作。一是开展产教融合平台共建共享。把训战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资源共建共享,以机床装调维修、数控加工、铸造、内燃机装配调试等专业为载体,建设自治区级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复合型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二是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共培共育。包括:合作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研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如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合作建设《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合作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如参与指导广西机电技师学院《零件多轴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控加工)》等6门课程的标准制订;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及订单班式培养,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36个班次培养1518人。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每年九月从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中双向择优录用学生30人,组建“玉柴育鹰班”。“玉柴育鹰班”实施“2+1.5+0.5”(学校培养2年+校企联合培养1.5年+企业实习0.5年)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可根据工作需要,录用到公司从事技术、质量、生产、销售及服务等相关工作。开展在校学生实习实训及社会人才培养,玉柴每年接收职业院校或高校学生开展3~6个月的实习,2022年以来累计接收学生2800多人。三是合作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双方建设双向互促“工作站”,设置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或实践流动站。在学校共同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在企业共同成立学校“大师工作站”,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使工作站成为双方交流、联络的大本营。目前共同建设有钳工、机械检查工、机加工、铸造工、维修电工、内燃机装试、内燃机维修、焊工、发动机结构创新、快速制造技术创新、工匠人才创新、劳模创新等12个工作室。公司积极接收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2020年以来,累计接收38名各院校老师参加生产实践。四是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与合作院校共建产业学院,通过“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多种方式,在学校建立模拟生产线、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等,实现模拟与生产相结合,促进师资团队建设,并开发符合未来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共同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联合申报政府各类科研课题,其科研成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公正、合理地处理其权益归属。

在新型工业化大背景下,玉柴将积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玉柴作为广西动力装备龙头企业,正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积极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支撑传统动力向低碳动力转型升级,重点突破零碳动力产业化。通过产教融合建设,充分利用玉柴的项目开发及人才培养资源,全力打造低碳智能动力产业“研、产、供、销、服”的完整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加“核心能力+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进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为广西及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主持人:请自治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介绍产教融合的典型经验做法。

龙振宁: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易)创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服务客户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业务的创新型信息技术企业。目前在职员工120名,服务客户400+。 主营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服务及院校信息类专业建设。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广西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南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塔易作为广西自治区网信办、公安厅及教育厅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单位,服务了50余家包括广东南网总部、广西区及市卫健委、暨南大学等政企客户,构建集防护、检测、响应于一体的全面安全保障体系,助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在软件技术方面,塔易技术自主研发产品服务于教育、金融、政府等多个行业,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从2020年开始,塔易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进行研发投入,从产品预研到自研产品开发,从技术研究到科技创新,累计投入超2500万。

塔易专设“产教融合事业部”,基于自身安全和软件的产业能力,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标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度与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塔易定位为“行业龙头企业集群”落地到院校,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将产业人才标准前置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据实践探索出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合作框架,并围绕“金专、金课、金教材、金师、金地”五位一体产教融合路径,目前塔易与包括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南宁学院、广西城市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50余所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大赛指导、实习就业、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内容,创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关注标杆打造和成果推广,以成果带动院校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目前已合作院校共同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开发课程教材超30门,累计协助300+人次教师技能素养提升及“双师型”师资认定,累计接收或推荐合作院校毕业生就业超4000人,与合作院校对外开展培训服务人次超千次,助力广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地方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塔易累计投入用于产教融合(含设备捐赠、设备投入、运营费、培训讲师及实训工程师费用、场地等)超1500万,每年投入超30万元研发经费用于投入校企合作经费支出;公司累计投入1720万,联合暨南大学申报3项科技项目,其中《基于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网络安全智能防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南宁市“邕江计划”领军人才创新项目;联合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申报1项科技项目《网络安全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得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根据信息类专业知识密集更新快、课程资源和教师能力更新慢的特点,塔易技术围绕“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五位一体产教融合路径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共建项目驱动、实践性强的“金课”“金教材”。塔易依据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标准,整合实际项目案例,结合广西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共同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工作手册式教材等课程教材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材突出实际生产工作流程、质量、环保和安全内容,将职业素养养成融于学生学习和实践中。与合作院校共建课程教材30余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本、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区规划教材1本、区在线精品课程2门,区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面向东盟国际化教材1本、面向东盟国际化教学资源1门。二是建设产学研创、资源共享的“金地”。塔易与合作院校共建产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等。2023年,塔易技术联合华为、数广集团,共建面向东盟职业教育示范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广西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双选会、华为HICE认证培训等多种方式,共同解决学生留邕留桂,质量就业的问题。塔易结合自身产业需求,针对一些如护网行动、定制化开发项目等业务要求,委托给符合要求的合作院校老师和学生,同时派遣项目经理,对过程进行协助和指导,确保顺利交付,每年为每所合作院校带来社会服务收入超100万。与合作院校基于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在协助院校提升社会性服务质量和拓宽服务多样性的同时,也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最终实现双方互赢。

在新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背景下,塔易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产教融合:一是产业发展推动校企合作。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围绕《广西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二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引导院校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共享产学研资源,以产业需求为引领,精准对接企业和行业需求。三是多元化合作模式。继续探索产教融合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包括共建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种方式,围绕“五金”建设,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等环节,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训水平,培养出一批具有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四是国际化合作。联合院校技术出海国际化合作,充分发挥广西边境及南宁作为东盟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将计算机应用、网络、软件等技术,以及相关人才培育做了教材输出、技术输出、体系及标准输出。一方面真正帮助到东盟国家的建设发展,一方面也能讲好数字中国好品牌好故事。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接受访谈的各位领导,感谢大家的收看和关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