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壮美广西如何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先后指导推动了南宁市上林县等19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全区打造了一批绿色发展的先进典范。
这些地方率先创新求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呈现“生态产业兴旺、绿色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繁荣、民族团结稳定”的良好势头,带动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立足生态环境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广西是全国农业、林业大省(区)之一。一些县(市、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新产品、新业态和特色产业,从中发掘新的富民增长点。
“世界长寿乡”上林县在2017年成为广西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的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南宁后花园”,上林县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以做强生态农业为轴心,积极探索产业延伸,打造生态与富民相契合的循环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好全域有机牌,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水加工产业和康养旅游业,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
截至目前,该县成功创建四星级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家,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15家;获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合作社)累计22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含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累计41张,有机认证面积达11750.9亩(含有机转换),年产量17147.63吨。
凌云县作为一个有着近千年州、府、县治之地历史的文化古城,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凌云白毫茶、桑蚕、特色水果、林下养鸡等种养产业,推动农业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带动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实现就业,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国蚕桑之乡”等荣誉称号。
资源县成功创建“资水丹霞”等4个田园综合体,建立了以红提、西红柿等为主导的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出了红提和西红柿两大亿元富民产业,打造了“丹霞资味”特色品牌和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广西名牌产品;容县作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其沙田柚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获评为“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并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食品供应基地,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健康食品产业;乐业县立足“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品牌优势,加快培育和引进低碳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乐业猕猴桃”“雅长铁皮石斛”顺利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山县把生态建设和发展本土绿色经济结合,扶持培育本地八角、油茶、高山蔬菜、富硒水稻等特色产业……这些示范区做足当地特色产业的文章,加速发展绿色经济,让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与此同时,各创建县(市、区)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过去一些粗放发展地区通过设置准入负面清单和产业优化升级与动能转换,一大批高污染企业有序退出,单位GDP能耗和水耗持续下降,正在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其中,东兴市作为沿边沿海的“北部湾明珠”,近年来,严把项目准入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进驻,成功探索跨境经济助力兴边富民、跨境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办理等26条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和经验,边贸扶贫典型案例被商务部遴选为全国商务扶贫典型案例。
助推生态文旅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新数据显示,广西获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19个县(市、区)中有14个被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占全区特色旅游名县总数(32个)的43.75%。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世界知名旅游县城,阳朔县将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基础。目前,该县造了山水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演艺、康养民宿酒店、户外体育运动四大集群,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旅游消费超700亿元。
一地一域的发展,折射出广西生态文旅产业的千姿百态和发展韧劲——
凭祥市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坚持将环保审查纳入重大文旅项目审批重要环节,着力打造凭祥友谊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借助恢复跨境旅游业务有利时机,推出中越边境之旅、中越跨国之旅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加快全市文旅产业全面复苏。2023年,该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消费同比大幅增长。
马山县持续探索“生态+体育+文旅+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马山模式,吸引全国首个特色攀岩小镇落户,推动攀岩、山地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发展,多次承办环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广西世巡赛(马山赛段)、攀岩系列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三江侗族自治县深入实施“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以茶强村、以茶兴旅、以茶富民,成立茶叶生态旅游合作社,打造了茶旅融合“金名片”,进一步创建三江旅游品牌,提升“千年侗寨·梦萦三江”品牌形象。
蒙山县围绕健康产业新定位,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等金字招牌,推进康养名县建设,全面打响“新派武侠风·醉美蒙山情”旅游品牌。
荔浦市多措并举,致力融合当地的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全力打造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打造出具有荔浦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助力当地民众创收。
鹿寨县在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力,先后获得了“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中渡镇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此外,一些县(市、区)在加快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中,桂平市坚持把建设文化旅游产业与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桂平的目标相结合,区域内国家级西山风景名胜区、大平山自然保护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等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地,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大量白鹭等野生动物在区域内汇集,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守护好“国之大者” 为美丽广西赋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统计,近年来,广西19个获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县(市、区)的大气、水环境质量均处于全区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优良以上,全部圆满完成水、气、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有效促进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激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方面,对获得命名的示范县(市、区)给予资金奖励,支持示范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加强能力建设和加大宣传力度等,促进示范区全面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截至目前,已入库的52个EOD项目中包含有1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项目,总投资366.34亿元。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下一步,将创新模式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区,组织开展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评选工作,为成功创建更多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该厅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已获得命名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活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发展模式,开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试点示范,探索“生态+N模式(农业林业、海洋、碳汇交易、生态修复等)”的多元有机联动新模式,研究探索与美丽乡村、生态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相衔接的新路子,推进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新路径的探索研究,持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进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工作,有效促进生态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为厚植广西生态优势,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广西篇章赋能。(余锋 于浩龙 昌苗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