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风政风民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迎来送往少了,“廉节”氛围更浓;“舌尖上的浪费”少了,“光盘行动”多了;麻将牌桌少了,文艺活动多了……龙年春节期间,广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一项项有力举措破除乡村的陈规陋习,一个个典型模范带动乡亲们见贤思齐,一场场丰富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各地乡村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宣传引导 营造文明新风舆论环境
“压岁钱攀比行为不能要,我们应该提倡节俭过年,让压岁钱回归本意……”春节前夕,多场移风易俗专题文艺汇演在百色靖西市举行,演员们用靖西末伦腔调倡导压岁钱发放新风,引起在场观众共鸣。
近年来,靖西部分地方压岁钱金额不断攀升,给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扭曲了压岁钱原有的文化内涵。
高额红包看似家事、私事,实则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影响乡风民风社风,看金不看情,正常人情来往被道德绑架。人民群众反对什么、抵制什么,就要坚决防范什么、纠正什么。
针对春节发压岁钱时存在“好面子”“充胖子”等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靖西从扩大宣传教育入手,发挥党员干部、乡贤、族老等“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线上发布节俭过年小视频、系列漫画;线下组织召开党群茶话会、群众大会,组织文艺汇演进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除旧树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靖西岳圩镇汉邦村村委副主任黄彩芳表示,“我既是党员也是村干部,赞成压岁钱发放金额不超过20元,今年我和村干部们一起带头,希望大家都积极响应。”
“以前过年发红包,一个最少也得100元,过个年下来,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发小额红包的倡议很好,回归‘红包’的本意,就是图个吉利,顺顺利利,我和家人都支持。”靖西市民赵益凡说。
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也是弘扬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时刻。移什么样的风、易什么样的俗,广西各地各部门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首府南宁,青秀区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倡议,号召市民移风易俗,和睦过春节;低碳环保,绿色过春节;安全防范,平安过春节;遵德守礼,文明过春节;遵纪守法,廉洁过春节;服务社会,互助过春节。
在桂北深山,春节期间,走进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新坡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敞亮的道路两旁,崭新设置的村规民约、文明墙绘等清晰可见;读书小屋内,放假的学生趁着假期借阅书籍,增长知识,屋外村民聊天下棋,悠然自得。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宣传引导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龙年新春,随着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各地乡村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制度保障 破除大操大办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不仅需要宣传引导,更需要制度保障。
当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春节期间返乡办婚礼成了一种新风尚。
春节前几天,象州县妙皇乡竹园村张家小院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亲友先后来到这里,参加村民小张的婚礼。宾客张天文乐呵呵地随了50元礼金。他说,前几年,村民办红白事动不动就要上千元一桌,随礼也水涨船高。后来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酒席餐标和随礼金额都有了标准,“随礼不在于金额,更重在心意,大家都觉得轻松很多。”
“每桌餐标500元左右,一般不超过20桌。如果超标,由理事会成员劝导、广大村民监督。”竹园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学周介绍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
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印发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自治区也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地也纷纷出台“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来保障移风易俗的实施。
今年梧州岑溪市归义镇秋风村村规民约的修改,也聚焦在了大家都关心的压岁钱。该村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听取群众对修改村规民约倡议书的意见,表决通过后,将倡导过年红包“不超10元”的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
移风易俗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在来宾蒙村镇的多个村屯,村规民约则详细到了积分。该镇多个村委推行“积分制”并设立爱心超市,群众可以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获得积分,再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让群众从文明创建“观众”变为“主角”。该镇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激活乡风文明新活力。
有了村规民约,监督还得跟上。河池市多地组织移风易俗服务队,通过走访入户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遏制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
上有各级各部门压紧压实责任,采取扎实有效举措;下有“村规民约”,村民自发配合。这个春节,移风易俗的治理效果日益显现,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文明节俭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创新推动 树立风清气正文明新风
涵养文明新风,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各地治理陈规陋习的同时,创新引导方式,以健康向上的多元活动占领陈规陋习的滋生空间。
龙年新春,在八桂大地广袤的乡村田野,多元化的“移风易俗过大年”活动持续开展,新年俗、新风尚浸润下的新乡村,处处是温馨和美的浓厚年味。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二,2024年南宁市“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邕城戏韵贺新春演出与南宁市民见面。传统例戏《仙姬送子》、粤剧折子戏《洞天福地》等以家庭和睦幸福、奋发自励为主题的传统戏曲剧目展现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舞狮是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传统节日或集会庆典,人们都以狮舞助兴,充满着喜庆和吉祥的寓意。喜庆中国年,来自玉林容县容州镇红光村醒狮队的队员们,走村入户,通过舞狮表演,营造浓浓年味,给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
在中国攀岩特色小镇——南宁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户外攀岩比赛、“村BA”、乡村马拉松等一系列运动赛事紧锣密鼓地开展,让群众运动健身过个年、拔得头筹好彩头成为新年俗。
地方联欢展演、传统民间艺术、各类体育比拼……春节期间,人们走出家门,享受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的“文旅大餐”。带着家人享受惬意的假期时光,成为很多人的过年方式。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成为志愿者,在奉献中开启新的一年,温暖更多人心。
百色凌云县组织返乡干部、“五老”人员、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人员成立新乡贤志愿服务队,探索“新乡贤+”群众工作法,发挥新乡贤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方面的作用。北海合浦县则开展“立春时刻 春卷传情”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红红火火中国年,“志愿红”让“春节红”更温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2024年,广西以先行县、重点村镇为示范,带动全区50%左右的乡镇和25%左右的村开展活动,力争在‘十四五’末,创建100个左右的自治区级以上的文明乡镇。2025年,在全区形成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自治区文明办主任古晓峰说。(魏碧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