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和兴边富民

田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现“三个转变”

2023-10-11 17:2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田东县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抓手,不断强化后续扶持三年行动,突出“综合保障、归属融入、产就增收”工作主线和工作重点,实现“变安置为安居、变客人为主人、变温饱为小康”“三个转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突出综合保障变“安置”为“安居”。组织引领有力住得放心。落实属地管理,选优配强各安置点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每个安置社区均有2名以上大专学历干部,并选派1名驻社区第一书记和1名以上工作队员。全县6个安置点共成立7个党组织、5个居民委员会、7个工会组织、7个共青团组织、7个妇联组织,实现基层组织建设有效覆盖。制定党组织议事规则,在楼层组建党支部,构建“党支部+党员+群众”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基础设施完善住得舒心。各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均并入迁入地基础设施网,打造“10分钟服务圈”。建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9个中心”,形成使用管理和服务群众常态化。饮食店、爱心超市、快递中心等系列生活性服务机构(平台)全覆盖各个搬迁社区。社区治理有序住得安心。以“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模式,实行党建引领“网格化”联系服务制度,做到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推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自治、德治、法治和智治相结合的“一核四治”融合治理模式,推进安置点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落实一条便民服务热线、一个便民服务微信群、一张便民服务卡、一支维修维护队伍“四个一”管理服务机制。成立村民理事会,建好公益性岗位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遴选“一楼(栋)一法治宣传员”和“法律明白人”65名,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突出身份融入变“客人”为“主人”。落实办证落户增强归属感。落实搬迁群众住房产权证专项工作,推进搬迁群众在安置地落户,至2021年底,全部办理并发放安置住房产权证。完善社区党员民主议事制度、社区居民代表议事制度、新居民自治章程和新居民公约等制度,推进“互联网+”智慧治理模式运行,引导搬迁群众对社区卫生、物业、治安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社会保障到位提升获得感。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在保持搬迁群众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不变的前提下,引导搬迁群众参加安置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享受相关政策的搬迁户全部纳入,目前,纳入农村低保2765人,城市低保303人、农村特困71人、城市特困8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06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09人。民族交融有效提高认同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汉族特色唐皇文化节、壮族七里彩调节、瑶族布努节等群众性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几年来,共开展各种民俗节日活动26次,各类榜样文化宣传活动20次。平马镇小龙安置社区获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思林安置点、林逢镇兴林社区先后获得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突出就业增收变“温饱”为“小康”。配套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推进搬迁安置社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双向集中”规划设计,在安置点周边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园、芒果交易市场、东海工业园、钱记蛋鸡产业园等产业园,入驻企业200多家。全县六个安置点均配套建设一个以上产业园,实现“一点一产业”目标。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增收。加大搬迁群众公共就业服务力度,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外出务工解决一批、县内龙头企业吸纳一批、搬迁户自主创业解决一批、组建劳务队提供劳务服务解决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就地解决一批、公共服务岗位和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六个一批”举措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目前,通过粤桂协作等就业平台培训后“点对点”输送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600多人。全县搬迁安置点共组建伐木队、搬运队等劳务服务队伍近20个,200多名搬迁劳动力加入劳务队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57个,安排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全县搬迁劳动力9181人中已实现6个月及以上稳定就业的有5666人。扶持创业带动就近就业。优先安排脱贫户租赁安置点商铺、摊位,并享受租金优惠政策,共有29户搬迁户自主创业,47名搬迁劳动力变成创业小老板。全县安置社区共建有商业铺面291间,已投入使用240间,盘活率82.5%。扶持经济能人在各安置点内开创15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3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