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

组织强 产业兴 村庄美 农民富

都安打造共富共美新乡村

2024-04-25 16:25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蓝 锋  通讯员 黄润生 李秋燏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江仰村岩黄连种植基地,花开满山,一株株岩黄连长势喜人。

“过一段时间就能收获了,一公斤种子大约能卖2万元。”看着眼前这片黄澄澄的基地,致富能人蓝玉华格外高兴。他种植了20余亩岩黄连,带动21户农户一起增收致富。

去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创新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通过强镇促村兴屯带户,以点带面打造一批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典型样板,努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A 兴产业 示范引领聚动能

4月,走进高岭镇定福村,满眼新绿,万物欣欣向荣,整齐排放的食用菌移动方舱中,村民正小心采摘长势良好的秀珍菇,确保产出食用菌的质量。

去年,该村大力推广“稻田+鱼+藕”“稻田+食用菌”“热带水果+冬季蔬菜”等高效农业,让群众的土地年均亩产值超1.2万元。

在大兴镇江仰村,当地根据山多林密、林下腐叶土壤肥沃、光照适宜等自然条件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示范户蓝玉华大力发展山豆根、岩黄连等中草药种植50多亩,年纯收入超20万元。

地苏镇青水村则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直销,积极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村里群众踊跃参与桑蚕、毛葡萄、沃柑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年收入980多万元,2023年该村发放1742名社员分红共计8.86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双丰收”。

……

产业兴则乡村兴。都安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攻坚行动,积极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先后投入衔接资金3.7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以牛羊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桑蚕、毛葡萄、油茶、甘蔗、木薯、食用菌、中药材、渔业养殖等特色产业覆盖农户4.3万户,覆盖率达98.66%。2023年,全县猪出栏36.05万头、牛出栏4.14万头、羊出栏31.81万只,蚕茧产量9817吨、水产品产量3155吨,有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

B 优环境 宜居宜业促发展

特色鲜明的民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微菜园、微花园点缀其间;文化墙上,村规民约、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内容映入人们眼帘……刁江河畔的九渡乡九如村摆下屯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摆下屯的蝶变并非个例。都安将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的重要任务,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高标准编制2023年第一批创建的特色示范村(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精品示范屯。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三大革命”。2023年,完成全县改厕农户摸排,落实551户农村户厕改造和4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建设。

全县19个乡镇的生活垃圾按照“户投、乡镇村收、县运县处理”的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运日处理。此外,还引进第三方平台对全县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实行智慧化管理,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C 强治理 文明新风沁人心

“不要什么都摆酒席,进新房、买新车之类的酒席可少摆一些……”

“红白喜事随礼以不超过200元为好……”

连日来,在都安各示范村屯陆续召开的村规民约恳谈会上,这样的讨论不绝于耳,村民们纷纷就红白喜事操办标准约定、美德榜样约定、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约定等进行商议,讨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

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硬件”的同时,都安积极提升乡村思想文化“软件”,让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据了解,都安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该县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都安已创建市级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8个、县级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30个。其中,地苏镇大定村和丹阳村、高岭镇定福村、板岭乡永仁村、永安镇永吉村、隆福乡大崇村被命名为河池市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