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大型船舶安全进出北部湾港,助力广西经济向海图强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广西海事局共保障11.9万艘次船舶安全进出北部湾港,3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4499艘次,其中3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船665艘次,15万—30万吨级油轮45艘次、6万—8万吨LNG船舶42艘次、20万吨级矿砂船1095艘次,到港船舶向集约化、大型化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广西海事局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助力广西经济向海图强。具体有以下措施:
一是向海图强,创新发展,跨越提升一体化服务保障能力。广西海事局坚持国际视野,落实国家战略,立足地域优势,在全国先试先行,统筹调配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海事局的人力、物力资源,于2023年在钦州港区组建了广西北部湾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通过创新管理机制、重塑服务模式、重构业务流程,全力打造“大融合、大协同、大中枢、大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监管服务体系,修订发布了“广西北部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VTS)服务指南”,将北部湾原来的5条VTS报告线简化为2条,船舶一次报告就可以在广西沿海全域航行,跨越式提升北部湾海事监管与服务一体化能力。实现了6个“一体化”,即:北部湾港船舶报告一体化、预警预控信息发布一体化、水上交通管制协同一体化、重点船舶保通保畅一体化、防台锚地水域安排一体化、船舶习惯航路规划一体化。
二是聚焦主责,坚守底线,稳步提升北部湾监管服务水平。去年,广西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水上交通安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立运行三级水上交通安全联席协调机制,出台防范广西籍船舶事故若干措施,开展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安全治理、“商渔共治2023”、航运公司安全监管、船员实操能力及船舶配员等专项行动,一批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较大以上等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我们成功应对了5次台风和9次强降水,实现了台风和强降水期间“零事故、零伤亡、零沉船、零污染”目标,先后成功处置了“圣油229”“嘉联99”轮火灾等水上险情。
三是精准发力,提升效能,大幅提升北部湾船舶周转效率。实施北部湾区域海事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改革,全年无休24小时办理船舶进出口岸审批,将北部湾港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审批压缩至2小时内,出口岸审批压缩至1小时内。联合企业、高校研究试行船舶“套泊热接”服务新方式;加强与气象部门信息协作,改变过去大雾封航一封就是整个港区的老做法,实施分航程、分船种、分港区的精准化“快管快放”交通管制。2023年北部湾散杂货船平均待泊时间同比压缩23%,北部湾“穿梭巴士”集装箱船平均待泊时间同比减少49%。
四是主动作为,保障重点,持续增强北部湾保通保畅能力。广西海事局和各分支海事局分别成立了重点物资水路运输保障工作专班,主动与相关港口,以及涉及LNG、原油、煤炭、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水路运输企业对接联系,全面掌握重点物资运输船舶靠泊计划及动态,对重点能源物资船舶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重点物资运输船舶的“全业务秒办、全时段保障、全过程跟踪”,全力保障运输重点物资船舶经过的航路、航道及重要水路节点安全畅通。据统计,2023年我们共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船舶8726艘次、集装箱船舶9680艘次、危险品船舶10955艘次,保障282万吨LNG、1266万吨原油、8612万吨煤炭等民生物资安全有序运输,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护航新通道,海事在行动。下一步,广西海事局将积极融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工作大局,为广西经济向海图强提供有力支持。主要有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站位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海事工作深化研究。跟踪指导对已复制推广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开展效果评估总结。开展北部湾港铁路特种集装箱装船运输研究,推进形成海铁联运铁路宽体集装箱底座转换装置设计方案。
二是提高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审批效率。为自贸试验区船舶和往来RCEP成员国货物运输船舶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办理进出口岸审批,及时高效完成口岸联检。
三是进一步提高船舶进出港及靠离泊效率。探索错时解除交通管制机制,持续优化恶劣天气下水上交通管制措施。持续实施“一船一策”,精准服务大型、超大型船舶进出港。持续推广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服务举措,助力提升港作效率。
四是深入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深入挖掘北部湾一体化潜力,进一步发挥广西北部湾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效能。推动港航大数据交换,实现船舶进出港计划高效统筹管理。建立锚泊和航道一体化管控机制,缓解航运资源不足的矛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