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创新和高技术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创业带动就业系列宣传之四:华南理工大学-创业带动就业“出真招” 助力更多学子逐梦筑梦

2022-07-11 09:00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迎难而上,会同有关部门突出创业带动就业主线,组织212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分别开展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带动就业等4个专项行动。面对疫情影响,各示范基地创新方法、千方百计落细落实行动方案,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涌现出许多好模式好经验。

“技能成就出彩人生”——这是新职业技能在线教育企业十方融海公司正在践行的目标方向。在该公司现有知识付费平台荔枝微课上,一位来自黑龙江种植木耳的农户通过在平台售卖木耳种植技能的课程,成为一名月入过万元的“教师”;一位全职妈妈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有声演播技能,成为一名兼职有声书演播员,她也从此有了每月上万元的业余收入……这样的实例和故事在这里时有发生,并不鲜见。

“让声音被‘看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沟通,这是致力打造听力行业和言语康复行业服务平台的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心”。在他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音书科技已服务100万听障用户,为中国聋人协会等16个公益机构提供了53次公益服务,帮助20多万听障人士解决就业。

这两家看似毫无关联的创业企业之间实则渊源颇深:他们都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孵化的项目,他们的创始人都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成功也是华南理工大学一直以来持续积极开展双创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并取得实际成效的“缩影”。

四个维度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追溯过往,早在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一以贯之坚持至今。而所谓“三创型”人才,即创新、创造、创业,探索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可以说,这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双创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之始。

“自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在‘三创型’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双创孵化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特色明显、体系完善、示范引导及辐射作用突出的工作格局。”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告诉记者。

李正还简要精练地从四个维度概括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在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上的不懈努力——从广度上,拓展结对对象;从深度上,推进合作内容;从宽度上,不断巩固与其他基地的合作;从力度上,挖掘内部潜力。“其中,尤其是从力度上,具体来说,我们注重帮助团队打好内功,帮助他们提升竞争力;我们也不断去挖掘、动员基地内部孵化企业尽可能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我们有意识、尽可能去引导、鼓励与支持平台型创业项目,并为项目发展壮大对接各种资源。”

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出累累硕果

多年来的坚持,让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双创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绩斐然。李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位于校内的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培育项目超过400个,成功融资项目80多个,基地入驻项目累计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100万人,间接服务就业超65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依托双创示范基地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积极发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作用,开展“校企行”、精益创业带动就业两个专项行动,聚焦创业、聚力就业,取得了实打实的累累硕果。

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见实效”。华南理工大学主动作为,与广东省农垦集团、华润集团、中国石油等10家企业示范基地结对或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合作。高质量举办了38场“校企行”专场对接活动,遴选近130个优秀双创成果参与对接,组织发动130余支师生双创团队参加企业需求揭榜,促进17个科技项目落地,带动投资7175万元,累计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两万人。

精益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出真招”。华南理工大学创新“点—线—面”相结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工科优势,增强对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通过联合多主体构建了开放创新的技术转移全链条服务体系,组织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转化的技术数量超过400项。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积极引导科技园、创业园、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各类孵化主体积极参与专项行动,重点关注高校学生创业团队,在场地优惠和专业化孵化服务、创业团队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指引,促进项目落地发展。

帮助更多学子实现创业就业梦想

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双创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作为切身受益者的莘莘学子感受最为深刻。

“学校提供了很多资源和帮助,比如推荐我们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给予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不断地尝试,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我们在创业初期的压力和阻力。”今年4月份刚刚回到母校做过一场分享的十方融海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杰出校友黄冠回忆起创业期的艰辛与坚持,感慨万千。

黄冠告诉记者,如今,光是荔枝微课这一平台,就有数百万的注册讲师。此外,还有成立就业服务中心,研发大数据灵活用工平台,专门服务新职业技能课程的学员。“直接间接带动的就业数据虽然比较难统计,但是相信有很多人因为这个荔枝微课平台、因为十方融海的新职业技能课程而多了一份就业的选择。”黄冠笑言。

记者注意到,极臻科技、音书科技、方略乡创团队、乡漂漂团队、大农品盛团队……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投身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投身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充分实现多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创业就业。

创业就业的道路有时很艰难,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这条路更是有些“举步维艰”。而正是因为像华南理工大学这样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存在和努力,让这些逐梦筑梦的学子们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和更足的底气。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也将有更多的追梦人因这些创业项目的发展壮大而受益、就业、圆满。(摘自中国经济导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