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经济

【理论研究】广西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研究

2021-10-26 17:11     来源:智库联盟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一、广西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广西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

具有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东邻粤港澳大湾区,南临北部湾,地处我国华南、西南和东盟经济圈衔接交汇点,发展物流业和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具有较好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2020年,广西生产总值(GDP)22156.69亿元,同比增长3.7%;外贸进出口总值4861.34亿元,同比增长3.5%;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69亿吨,同比增长23.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16.99万标准箱,增长24.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增强。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善。全区的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场站等多种交通方式以及设施的物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物流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外贸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行,口岸通关效率大大提升,进口整体通关时间5.56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36.26小时,全国排名第一。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大型分拨中心基本实现全自动分拣,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具有优越的开放合作条件。广西有4个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和1个国家“两国双园”产业园区,拥有8个公路口岸、1个铁路口岸、2个航空口岸及27个边贸互市点,众多的园区、口岸形成支撑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开放合作平台。区域布局和协同联动条件基本具备。广西已经初步构建了东接粤港澳大湾区,南接东南亚国家,西南联通越南,通过铁路、高速公路服务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物流网络。具有叠加的支持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广西对外开放的重大规划和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等,有利于推进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

(二)广西国家级物流枢纽的现状

我区已经初步建成以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东兴、凭祥等为载体的广西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初步形成。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综合保税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东盟国际商贸港等商贸服务型物流体系,以南宁空港经济区为基础的空港型物流基地。柳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柳州工业服务型国家物流园区快速发展,服务汽车业的柳东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产业园不断完善,服务钢铁工业的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五菱汽车物流园、食品(螺蛳粉)产业园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初具规模。桂林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推进。目前有9个物流园投入使用,在建7个物流园,基本建成了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商贸服务辐射周边省市。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钦州市与9个东盟国家已初步构建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北部湾港已开通至东盟国家的直航航线15条,航线涉及新加坡、越南等国的14个港口;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线路已开行至渝、川、滇、黔、陇、陕等西部省市的6条班列,并通过“渝新欧”“蓉欧”等中欧班列,实现“一带”与“一路”物流的有机衔接。东兴凭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初具雏形。凭祥市形成以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凭祥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互补、中越老泰跨境物流线路最多的国际陆路物流枢纽;东兴建成了以北仑河二桥国际物流园区、东兴边贸互市区为核心,水运和公路运输互联互通的跨境物流系统。保税物流体系基本建成。我区已经建立了类型比较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为发展国际物流、跨境物流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广西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枢纽基础设施距国家级物流枢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广西现有的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防城港东湾物流园、凭祥保税物流园是广西仅有的2家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南宁空港物流园区国际航点覆盖率低,仅有越南胡志明市纯货运航线,南宁铁路港和柳州铁路港处于建设初期阶段,未形成功能完整的服务体系。物流产业和支撑产业发展不足。广西物流量较大的产业主要为钢铁、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以及煤炭、水泥、砂石、糖业、果蔬业等,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仍未配套发展,造成“广西货不走广西的物流通道”现象,物流产业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物流平台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发挥不充分。大部分物流平台是各地建设的服务于本地的小型物流平台,规模小、功能少、物流集散,有的甚至没有仓储功能,多数城市缺乏规范的物流场地。物流成本仍然较高。广西物流主要以公路物流为主,物流运输成本较低的水运和铁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少,虽然经北部湾港出口集装箱综合物流成本已从8000元降到5000元左右,但是物流成本相较外省仍然较高。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导致企业自动化分拣、自动导向系统、自动化仓储等先进物流技术应用较少,信息化水平较低。保税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加强,港口物流功能不够完善。南宁、钦州、凭祥等保税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北部湾港港口营销不足,造成港口的国际始发航线不多。港口通关设施落后影响通关效率,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各自为战,功能单一,未能实现互联互通。

   二、广西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方面:一是后疫情时代国际供应链、物流链重组带来的新机遇;二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的新机遇;三是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物流枢纽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带来的机遇;五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六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的机遇;七是产业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八是广西成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机遇。

面临挑战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经济衰退和国际贸易萎缩的挑战;二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挑战;三是中老泰铁路即将建成带来物流分流的挑战;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五是周边省份的竞争和虹吸效应的挑战。

三、广西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推进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根据国家规划要求和广西实际,全面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打造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做到类型清晰、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准确。一是全面建成南宁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广西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引擎和示范。结合强首府战略,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建设,促进交通干线与物流通道、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多式联运与供应链物流融合发展,把南宁打造成为服务中南西南、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枢纽。二是培育发展柳州、桂林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争取纳入国家第二批布局计划。打造柳州陆港型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成服务汽车、机械、钢铁等产业的物流体系。打造桂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力推进旅游商贸、农产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物流发展。三是培育发展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争取纳入国家第二批布局计划。加强钦州、北海、防城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强化多式联运,构建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形成错位发展、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国际性陆海联运枢纽。四是打造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南崇经济带建设,利用东兴口岸、北仑河二桥口岸、凭祥铁路口岸、友谊关口岸和凭祥综合保税区功能,整合物流资源,加快推进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推进机电、农副产品、矿产品等产业及边境加工贸易配套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服务,壮大口岸经济。五是培育发展梧州、贵港、玉林、来宾、贺州国家级物流枢纽。打造梧州成为粤桂物流集散中心,贵港大力发展煤炭、建材、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物流,玉林成为中草药、农产品、机械等物流集散为特色的区域性物流节点,来宾大力发展与冶金、制糖、能源、茧丝绸、碳酸钙、林产品等支柱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贺州建设物资中转联运、加工配送等物流体系。

(二)构建面向东盟的“双循环”陆路跨境物流网

跨境物流是广西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最大优势,要大力加强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跨境物流合作,加快陆上和海上东盟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双循环”跨境物流网络。一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双循环”陆路跨境物流网络。

加快推进对接东盟的“三高两铁三桥”建设,形成陆上东盟的物流通道;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简化通关手续,重点在广西—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合作推广应用电子运单、电子仓单、电子面单等电子化单证,在沿线各国海关统一实行国际贸易和跨境物流“单一窗口”服务。二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双循环”海上东盟物流网络。加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打造海上东盟物流通道和国际门户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临港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贸易扩大,打造高效的海上经济走廊。全面深化与新加坡的港口物流合作;联合新加坡加快广西北部湾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北部湾港至新加坡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并不断提升航线密度;创新港口运营模式,全面改组升级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引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经营和管理企业参股建设运营,提升我区港口对接国际化的水平。

(三)加强区内物流合作和省际物流合作

一是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建议按内河Ⅰ级航道并通航5000吨级货船、兼顾3000吨级海船的标准进行建设,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西江黄金水道连接起来,配套建设南宁港多式联运物流设施,打造南宁国家物流枢纽水路新通道,为北部湾港拓展更强有力的经济腹地支撑。二是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合作。主动联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商合作机制,规范业务流程和标准,推动渝新欧专列经广西延伸至中南半岛国家,开通桂越集装箱专列以对接“中欧班列”货运专列,形成东盟—中国广西—中国西南中南地区的国际综合物流大通道。着力建设更加开放的通道建设机制,为东盟其他成员国参与通道建设搭建平台,保障北部湾港至香港“天天班”稳定常态化运行,加快“无水港”建设,切实增强港口组货揽货能力,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物流网络。三是全面畅通西江黄金水道。推进向东融入大湾区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航运协作,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贵港、梧州内河港口的功能作用,积极拓展与广州港、深圳盐田港、香港港之间的合作;推动沿西江港口与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港等在物流、仓储、货代、船代、货源、箱源等方面合作;积极开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评估,联合广东推动国家层面对规划进行修编,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同步。四是全面畅通“东融”陆运大动脉。加快推进南宁—玉林—深圳、柳州—肇庆—广州、合浦—湛江等东向客货运铁路,粤桂高速公路省际通道,梧州、贺州、玉林、贵港、钦州、北海等市之间的陆上海上水上空中4类通道综合交通网等建设,抓紧研究推进广西与大湾区的城际网建设,以“高铁+地铁”方式快速提升“东融”重点城市间的内外交通通畅水平,注重与粤港澳的信息通道畅通和信息共享,畅通“东融”的第5通道。五是构建湘桂向海经济走廊。加快推进广西、湖南共建湘桂向海经济走廊,加强走廊沿线城市间产业协作,打造湘桂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南宁、桂林、柳州一体化建设,以走廊沿线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支撑湘桂产业合作发展新高地建设。

(四)培育发展广西现代物流体系

通过建立集成化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系、推进特色物流发展、构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等路径,打造广西现代物流体系,夯实国家级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建立全流程物流管理体系。建立全流程物流管理体系,构建海关、税务、商务、交通、科技、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大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管理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集成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下,按照集约、统一、协同的方式开展现代物流作业,实现全流程物流管理一体化。二是进一步推进特色物流发展。大力推进发展现代冷链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和电商物流,推动保税物流发展。三是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壮大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推进多式联运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衔接,构建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努力拓展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五)搭建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

强化“枢纽+平台”,加强建设四大平台,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流量”变“留量”,使枢纽经济成为推动广西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是搭建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和运营平台。高标准布局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以南宁国际铁路港、吴圩空港、北部湾港、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玉林现代物流集聚区、国铁凭祥口岸物流中心、柳州铁路物流园、桂林空港物流产业园区、梧州西江综合物流园、贵港苏湾现代物流园、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出口物流中心、粤桂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来宾宾港现代物流集聚区等园区(中心)为重点,打造综合型物流园区,搭建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和运营平台。二是加快建设广西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集成应用,建设广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多领域信息平台数据。三是打造多功能现代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广西交通枢纽物流、商贸、生产、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打造多功能的现代综合服务平台。四是探索建立智慧交通产业服务平台。创新“互联网+”交通枢纽新模式,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构建相互协作的网络,整合区域客货运场站、运输车辆和信息资源,探索建立智慧交通产业服务平台,培育和壮大枢纽经济。

(六)培育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

加快枢纽经济与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形成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一是打造各类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制定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目录,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交通枢纽集聚布局,打造各类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与物流枢纽耦合的转型升级。强化“枢纽+产业”,加快综合交通枢纽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互通发展,建立交通枢纽与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之间的业务关联、功能对接,推动传统产业与物流枢纽耦合的转型升级。三是依托交通枢纽积极培育发展特色新兴产业。通过“互联网+交通枢纽”,积极培育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等特色新兴产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智慧型枢纽经济新形态。

(七)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商务、工信、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管创新和监管合作,进一步推动港口优服降费、降低运输成本等供给侧改革落实到位。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二是完善广西各类口岸多式联运设施。重点发展公铁联运、港铁联运、公水联运和水水联运,大力发展厢式半挂车多式联运,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三是积极完善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认证和信用管理制度。解决货运司机及运营车辆证照办理、审验及检验、检测重复繁琐,公路执法行为不统一、不规范、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问题。

(八)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物流枢纽的组织领导,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出台支持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财税、土地、金融等要素支撑作用。一是做好组织协调和科学引导工作。强化促进国家级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家级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二是创新物流管理体制。参照重庆、四川等地做法,将各部门物流管理职能归口统筹,加快筹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口岸与物流办,统筹广西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枢纽经济发展等事宜。三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统筹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对国家级物流枢纽发展关键领域、重点工程予以适度倾斜,加大对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对引进培育物流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四是优先给予土地支持。对重大物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国家给予广西的土地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国家级物流枢纽重点项目实施。五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积极争取将省际与跨国合作项目纳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扶持范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级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设立物流枢纽经济产业扶持基金,开展供应链融资试点工作,鼓励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和供应链一体化的平台建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